关于“国难”与“国耻”

[复制链接]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学号

x
  笔者对“九一八”的关注从几天前已开始,初是东方甄选的某位主播称赞“九一八”是个“好日子”,令人咋舌,后是我的手机收到了来自河南省的数条关于“九一八”鸣警钟的消息提醒。可惜的是,截止笔者写下此文时,我所在的大学并未听到警钟声,或许是各地安排不同罢。无论怎讲,“九一八”,对于每一个中国人,或者是有着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人,都是一个值得牢记的日子,此处引用河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所供标语“警钟长鸣勿忘国耻,全民参与强我国防”。
  令笔者未曾想到的是,仅“勿忘国耻”此句口号,也能引起人们争论。
  笔者在QQ群,抖音,bilibili,及其他类型社交平台上均见过类似言论,大致为“‘九一八’应为‘国难’,并非‘国耻’”,这也赢得许多人的赞同。但笔者并未在上述平台上发现此说法的具体解释,于是笔者斗胆,就此做些辩论。
  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此再次向诸位介绍“九一八”。
  九·一八事变,又称奉天事变、柳条湖事件。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,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。(以上摘自百度百科)
  单看介绍,并不能看出什么端倪,很多人可能至今心中对“九一八”的印象便是“日军无故挑起战争,中国全面战争的开始”,并不知为何为“耻”,又或许在从小到大听了这么多次的“勿忘国耻”后,耳目疲劳,一听人换“耻”为“难”,就耳目一新了。对此,笔者又收集到以下信息:
  1931年9月18日夜,日本关东军按照计划,由铁道“守备队”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,并嫁祸于中国军队,日军以此为借口,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九一八事变”。次日,日军侵占沈阳,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。1932年2月,东北全境沦陷。
  由事变至东北沦陷,不到半年。
  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,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,命令东北军“不准抵抗,不准动,把枪放到库房里,挺着死,大家成仁,为国牺牲”。
  1931年10月1日,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,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。
  兵力方面,东三省正规军16.5万人、非正规军4万人,共20万人;日军正规军已达1.5万余人(第2师团为缩编部队,每步兵联队缺1个步兵大队,每大队缺1个步兵中队,全师团约1.04万人;6个独立守备大队,每大队4个步兵中队,每中队160人,共约4000余人;还有旅顺要塞部队和重炮兵大队等),另外有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。总兵力约2.7万人。
  近十倍兵力不做抵抗,调转枪口同室操戈,笔者查阅资料至此已怒气盈胸,也相信诸位已明白为何“九一八”为“国耻”。
  一个儿童被一头狼咬死,这对儿童而言不是耻辱,而是灾难,同样,我们可称南京大屠杀,旅顺大屠杀为“国难”,实是为老幼妇孺无力抵抗被杀被虐待而感痛心,再者抗日战争初期,海外有志之士募捐所用口号也多是“捐助国难”,并未有人想到用“耻”来形容。而当一头狮子在狼面前畏缩,不思斗争,匍匐做牛马时,这便是狮子的耻辱——这便是“九一八”。
  行文至此,笔者再细想这些言论,深感痛心。当我们用与众不同的文字,词语,来替换掉口口相传至今日的所谓“传统”之时,我们那曾经统一的坚定的矢志不移的热血,抱负,爱,是否也同这些令人“耳目一新”的新词替换传统一样,被悄无声息地替换了呢?
回复

举报 使用道具

全部回帖
文中设计动物,小孩的比喻仅为比喻作用,无其他暗示
发表于 2023-9-18 14:18:30 此条信息来自手机浏览器

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

文中关于双方兵力具体数据取材于百度百科
发表于 2023-9-18 14:19:13 此条信息来自手机浏览器

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学号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